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境内,村子里有着74座形式精巧的古建筑院落。它们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呈元宝形布局,保存完好,形成一个完整的明清山地古民居建筑群。
村落所属的斋堂素有京西重镇之称,是门头沟西部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
为了探究这处独特的古村落形成原因,考察队来到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爨底下村,为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
01
以吾之名
初进村子,气派的村落格局,随处可见的“爨”字已经成为了这个村落的标志。
当地有一个说法叫“永不分爨”,是指永不分家,“爨”字也有家的意思。
汉民族同姓氏聚族而居的习俗影响了村落的形态。这里所居住的村民都姓韩,村落由下至上整齐排列,以居住空间的中轴线,来建立等级分明的秩序。
02
错落有致
在行进的路上,专家说,这里的街道看似随意,其实大有讲究。
整个村落,由两条主街贯穿,功能划分十分明确。上层主街联民居宅院;下层主街主要满足村落对外商业功能的需要。
03
别有洞天
考察队发现,这里的四合院正房高度一般均高于其他房间,院落随地形层层抬高,但是和北京城的四合院相比,各类房屋在规模上均有所减小。
四合院内还专门设有猫狗洞、地窖、排水洞等。
考察队一一实验了它们的作用,这些设计充分体现出村民们如何最大化利用内部空间。
04
神秘的来历
001
历史原因
村落以韩氏宗族为主,是明正德年间从沿河三岔口驻军派往爨里安屯守的军人韩甫金、韩甫银、韩甫仓三兄弟繁衍的后裔。明代,为防止元朝余部势力返攻和巩固新政权,明王朝修筑以城为主体的北方防御体系。在此,爨里安口守军和军户劈山造田、习武养马。
002
自然因素
考察队来到记载的“爨里安口”,在爨底下的上风口处,有一段奇特的峡谷,人们称为“一线天”。
从大的区域关系来看,爨底下村位于“一线天”十里峡谷一处向阳的山坡上,地形条件西北封闭、东南开放,冬季避让严寒冷风,夏季引导暖湿气流,以充分适应北方山地气候特征,宜于居住。
在一个俯瞰的视角下,考察队发现,四面环山从心理感受来看,因借山势作屏障而更具安全感。民居建筑随地形的变化错落有致,整座村落既变化灵活,又浑然一体,犹如天然生长在山坡之上。充分体现当地人崇尚自然的传统文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智慧。
003
资源丰富
西山之中出现数量众多且年代久远村落,与深山区为煤矿的主要分布地有着一定的关系。
05
昔日繁华
京西古道
北京西山地势险要,有着有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和建筑材料,是元代以来京城最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数百年间,在京西重要军事设施、寺庙、煤矿和数百个自然村落之间形成了一个由不同级别和形式的道路构成的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现在统称为京西古道。是京城连接河北、山西和内蒙的重要通道。
.
这条古道在明清时期既是重要的军事通道,又是商旅的必经之路。
斋堂川
斋堂川所在地,是门头沟深山区的物资集散中心,是北京与内蒙古、山西货物往来通道上重要的中转据点。在这条古道上,由麻黄峪起程到爨底下,正好是一天的行程,爨底下便成为过往商旅落脚和货物集散之地。
农商结合的经济促进了传统村落经济的发展,于是有了爨底下村考究建筑与宗族延续的风貌。
06 花路未来
现在的爨底下村,尊重自然,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条件,与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同时旅游业的兴起,拉近了文化和经济交流。虽然这里的古道已经不再承载当时的功能,但今天,这里依然还有着当年的繁华光景。
穿越历史的长河,触摸古老的墙壁,由大陆桥制作的《京西古村》即将为我们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去发现、去追寻记忆中的那个故事。